成品人片c观看入口线上_禁止l8勿进30000芒果在线_7ⅹ7ⅹ7x人成免费高清

中课网校官网
客服投诉电话:400-878-7501、400-625-1116
员工身份核验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教育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4-11-22 16:44:13             标签: 硕士研究生 2025研究生招生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教育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jpg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教育史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知识部分约40分


  能力部分约30分


  应用部分约30分


  (四)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辨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国学与乡学;“六艺”教育。


  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作用(“庶、富、教”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论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等);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论”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7)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3.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4.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


  (2)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3)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与选拨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5.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论“大学”与“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儿童教育。


  6.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7.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马礼逊学堂;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8.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2)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3)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4)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5)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9.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10.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3)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4)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12.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


  (二)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参考书目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关注更多研究生院校招生内容,了解更多关于研究生考试相关知识,更多考研相关内容尽在中课网校

扬中市| 盱眙县| 澎湖县| 曲松县| 通渭县| 贡山| 调兵山市| 南木林县| 翁牛特旗| 报价|